沐川草龙

沐川草龙作为乐山市沐川县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,是沐川节日庆典和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内容。2019年11月,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》公布,沐川县文化馆获得“沐川草龙”项目保护单位资格。

沐川草龙.jpg

沐川草龙俗称“草把龙”,相传唐贞观二年(628年),全国举行舞草龙比赛,由西蜀南道嘉州玉津县(今沐川县为其属地)进献的草龙身形矫健、灵性十足,引起唐太宗的注意,御封玉津县为“草龙之乡”。从此,沐川每年举办草龙表演,世代相传。

“草龙,顾名思义是由稻草编扎而成的一种龙灯,因此选材十分关键,改变和创新也首先从材质开始。”作为沐川草龙的传人,陈焕彬介绍,稻田太肥,生长的稻草茎部过于柔软和粗大,不适宜做原材料;也不能采用深泥田里的稻草,那些草纤维疏松,缺少韧性。因此,几百亩田里,符合标准的往往不到两三亩,有时甚至还需要到外地去寻找稻草。“精选的稻草做的龙更稳固,在不淋雨不弄湿的情况下,草龙可以保持四五年,甩上千次都不会散架。”

制作草龙的工艺复杂且精细,主要工序包括选材—熏蒸—上骨架—上草—连接—上龙筋等,要采用编、织、镶、绕、缠等10多种工艺技巧。陈焕彬介绍,编扎一条长50米的草龙,需要近200个人工。而在整个编扎过程中,龙头的制作最为耗时,也最为关键,因为这是龙的精气神所在。陈焕斌经过反复试验,将龙头的眼睛、鼻子、嘴巴等部位做出皱褶,看起来更圆润,五官更立体,更显精致。

“一般大型表演的龙有50米长,单一个龙头的制作周期接近两个月。”陈焕彬说,由于龙头的部位繁多,龙眼、龙须、齿、舌、上颚、下颚、龙角、胡子、鼻等,每一个部位都必须做到精细,因此要十分耐心。除此之外,龙身、龙尾的制作都交由家里的其他成员完成。

相关推荐:
特色优联
我的微信号:teseyoulian

随机推荐